博物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1 系统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5.1.1系统施工指导思想
针对本项目,我公司的施工指导思想是:要求工程项目部严格按照公司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办法进行运作,要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一起抓,并制定和贯彻执行本工程的质量计划和工期计划,对管理职责、文件和资料、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检查和试验、不合格品的预防和纠正、产品保护、质量记录、服务质量等进行全方位严格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要求项目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进行施工,认真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强化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以保证施工安全。尽力采用“四新”技术,以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通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管理,达到国际国内标准,确保工期按期完成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做到守合同、守信誉、优质、安全、文明、高效地完成本工程全部合同规定的任务,使用户满意。
5.1.2基础工程
本次弱电工程系统的布线工程,作为本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本工程的重点工序之一。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的规范要求,对系统线缆进行铺设,并保证线缆的通路。
线缆经大楼各层的弱电井出来后通过吊顶内(或地板内)的线槽和管线槽入室,沿墙面内预埋的镀锌管线槽按照施工图纸指定的位置将线缆铺设到位。
5.1.3设备安装调试工程
在系统线缆铺设完毕后,根据室内装修施工进度进行相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根据施工前的图纸审核和技术交底工作,安排施工前的施工培训工作,按照培训要求安装各系统的相关设备,并保证设备的可运行性;工程在施工前对可预见的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进度。
5.1.4总体施工管理措施
1)设立测量放线小组,专职测量和保证线路的精确度,将损线缆耗降到最低点。
2)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在开工前制定详尽的施工组织方案和确保省优“扬子杯”,争创鲁班奖的质量目标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对工程质量实行全面监控,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各分阶段工程进行预控,实行过程目标控制,以阶段保部分,以部分保单位工程,从而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
3)针对本工程预留预埋多及专业施工的特点,设立工程流水作业与相应的施工小组,各小组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提高工程效率和进度。
4)采用信息化技术作为主要管理手段,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在施工过程对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编制详细而周密的施工整体控制计划,明确各专业进场和配合及交出时间,以保证整体计划的按期实现。加强工程管理,搞好各工种各专业的配合协调,加强对各专业部分的质量控制,通过严密完善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5)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的概况,施工场区内将施工区、生活区及办公区相对分开部署,尽量避免相互间的影响。
5.2 系统施工准备
5.2.1施工管理制度建立
1)按项目管理规定和GB/T19001-ISO9001:2000 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而建立的项目管理制度
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及职责
3)项目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
4)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5)项目施工生产管理制度
6)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7)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8)项目材料管理制度
9)项目机械使用管理制度
10)项目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1)项目现场管理制度
5.2.2施工技术准备
1)由公司技术部门协助项目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熟悉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组织图纸进行自审、会审、准确掌握施工图纸细节和施工质量标准,明确工艺流程。中标接到图纸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会审,会审采用分部、分项进行。力争将问题在图纸会审中解决。
2)由公司技术部门配合项目部认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补充和健全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操作要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工序,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工程的施工生产作出指导,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共同学习施工图纸,商定施工配合事宜。
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质量体系和验收规范,围绕本工程公司的质量目标,进一步全面掌握工程质量检评标准,掌握创样板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
4)根据图纸、预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投标文件等重新编制或复核回标施工预算,以便为施工作业计划编制、施工任务单的下达和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5)根据周围环境概况,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和安全施工方案。
5.2.3施工现场准备
1)查勘现场,熟悉场地情况,根据监理及规划部门移交的控制坐标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在施工区域设置防破坏保护措施或安装必要的设备。
2)对施工用电、用水等要调查,编制用电、用水组织措施,并按方案的要求进行水、电布置,搞好污水排出管道的有关手续。
3)针对本工程主要设备的性质,安装要领、技术要求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对调试的要求进行收集并做好调试工具工作的准备。
5.2.4施工队伍准备
1)从公司建立的施工队伍中选择高素质的施工班组,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阶段劳动力的需用量。
2)为进场工作做准备,对工人进行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使施工班组明确有关任务、质量、技术、安全、进度等要求。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和地方治安法规。
3)做好后勤工作安排,做好临时设施的修建为进场工作解决食、住、工作问题,以便进场人员能够进场后迅速投入施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5.2.5施工材料进场准备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做好备料、供料工作,做好材料的进场计划。
2)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合理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并做好保管工作,并确定专业单位使用的范围,统一搭建办公室,辅助设施及仓库,或由甲方指定使用统一的辅助设施及仓库。
5.2.6施工使用设备准备
1)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为需要进场安装的电表,水表及配电箱等设备作进场准备工作。
2)设备进场后应进行保养和试运转等工作,以保证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5.4 综合管路施工
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施工是最影响工程工期的关键工序。因此必须先期定货先期施工,并配合土建预留预埋。
在楼层吊顶设备层内,除智能化系统的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外,还有强电部分的供电桥架、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给排水系统的上下水管道、消防工程的主干管道等等。因此在进行该项施工时,必须与其它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尽量避免“管线打架”相互扯皮,而造成返工。根据小让大的原则,智能化系统的主干线的主干桥架最好在上述管道基本完成后再进行(可分区进行)。
5.4.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桥架安装→分支管路安装。
5.4.2分支管路施工
本工程中地下层采用热镀锌钢管,其它层采用KBG管。分支管线的施工敷设在墙体内、地面内和吊顶内三种方式。在墙体内、地面内的敷设应与土建、装修工程密切配合,须追踪相关专业的施工进度,协调埋管线问题并相应做好管线敷设及出口保护问题。在吊顶内安装的分支管线采用吊杆固定。吊杆采有8—10mm圆钢,吊杆固定角钢为30×30×3mm、长度60mm,用膨胀螺栓加以固定。
镀锌钢管由桥架侧面引出,端部采用端接头,并用锁母固定。采用钢管的分支管线与桥架连接时,还应在连接处用不小于6mm2黄绿双色接地线与等电位铜带连接。
KBG管要用专用螺丝刀将直接头、螺接头侧顶螺丝必须拧断,管路连接后,要做防水处理,在连接处用防水胶布缠绕。
钢管管口锉光滑平整,接头处牢固紧密,被连接管管口应对严,连接时,管箍选用与KBG钢管相适配。
当不同用途的钢管在同一吊杆上安装时,按以下要求实施:
Ø 电源线管(安装在上层),与中层间距250—300mm;
Ø 控制线管(安装在中层),与下层间距250—300mm;
Ø 信号线管(安装在下层),与中层间距250—300mm。
管路超过一定长度需加装接线盒,其位置便于穿线,需加接线盒的情况:
Ø 无弯曲,管路长度超过30m;
Ø 有一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20m;
Ø 有二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15m;
Ø 有三个弯曲,管路长度超过8m。
分支管线的施工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其路由、除锈、弯曲半径、与分支线盒的连接等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5.4.4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地下管线加固:
若无现场地下情况详细资料,在施工准备期间,须查清地下有无管线及管线位置、埋深、用途等。在不改变现有管道的前提下,对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采取加固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管线安全。
其它设施防护:
本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在办公楼内,安全防护主要是施工场地内的安全防护。为确保安全,施工现场砌围墙进行封闭管理,设专职门卫站岗执勤,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杜绝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后因缺少施工安全防护经验而发生危险。外架满挂安全网及彩条布作全封闭施工,防止坠物伤人和减少粉尘污染。
工地出入口处通道设安全防护棚,并悬挂明显标志。
5.5.5校接线
本工程线缆量大,接线端子多,在校接线过程中应注意如下:
1) 仪表校接线除设计规定可用500V兆欧表检测绝缘外,其余一律不得用兆欧表,应用专用的测量仪器(常规的采用万用表);
2) 弱电接地保护与弱电接地取消静电网络应严格区别,绝不能混淆,以防强电在瞬间对地短路对弱电系统的模块损坏;为保证导线无损伤,剥线时应注意不要损伤到导线;
总结
以上是生活随笔为你收集整理的博物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 上一篇: 郑大计算机组成原理(专科)试卷 答案,专
- 下一篇: matlab 神经网路,matlab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