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洛阳后,陈赓与陈士榘再没合作过,怎么了
1948年3月14日,在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的总攻下,顺利解放洛阳。在这场耗时仅仅数日的洛阳战役中,敌军伤亡数量达到了2万,解放军攻占洛阳这处兵家必争之地,扼住了陕、晋、豫三省的咽喉,令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的处境愈发的被动。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场两大野战军配合下取得的大胜,战果辉煌。但事实上,在这次战役前后,陈赓兵团与陈唐兵团的配合并不协调。这种略显尴尬的配合,几乎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又一直贯穿到战役结束,只是被“一好百好”的结果所遮盖,才没有彻底凸显出来。
洛阳战役以后,陈赓与陈士榘就再也没有过合作了,这是他们之间在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合作,却不是华野与中野的最后一次合作。后来,陈士榘还率领过华野部队支援过中野,这就不禁让人产生疑惑,陈赓和陈士榘之间,是不是在洛阳战役期间发生过什么?
联合作战洛阳战役打响的时间虽然是3月8日,但中央其实早在2月份就已经开始对中原作战进行部署了。而且,毛主席这次部署之中明确指出,此次中原作战的任务由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共同完成,部队的指挥权则交给陈唐兵团。
解放战争期间,两大野战军之间联合作战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华野和中野,合作则更加频繁。毛主席这一次安排联合作战的部署本来是一件寻常事,明确任命联合作战后由谁掌握指挥权也没有问题,因为此前没少出现联合作战时因为指挥权不明确而导致战场不利的局面。
1948年3月14日,在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的总攻下,顺利解放洛阳。在这场耗时仅仅数日的洛阳战役中,敌军伤亡数量达到了2万,解放军攻占洛阳这处兵家必争之地,扼住了陕、晋、豫三省的咽喉,令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的处境愈发的被动。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场两大野战军配合下取得的大胜,战果辉煌。但事实上,在这次战役前后,陈赓兵团与陈唐兵团的配合并不协调。这种略显尴尬的配合,几乎从一开始就产生了,又一直贯穿到战役结束,只是被“一好百好”的结果所遮盖,才没有彻底凸显出来。
洛阳战役以后,陈赓与陈士榘就再也没有过合作了,这是他们之间在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合作,却不是华野与中野的最后一次合作。后来,陈士榘还率领过华野部队支援过中野,这就不禁让人产生疑惑,陈赓和陈士榘之间,是不是在洛阳战役期间发生过什么?
联合作战洛阳战役打响的时间虽然是3月8日,但中央其实早在2月份就已经开始对中原作战进行部署了。而且,毛主席这次部署之中明确指出,此次中原作战的任务由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共同完成,部队的指挥权则交给陈唐兵团。
解放战争期间,两大野战军之间联合作战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华野和中野,合作则更加频繁。毛主席这一次安排联合作战的部署本来是一件寻常事,明确任命联合作战后由谁掌握指挥权也没有问题,因为此前没少出现联合作战时因为指挥权不明确而导致战场不利的局面。
例如平津战役期间,杨成武、杨得志、程子华三个兵团配合,各部的作战能力都没得说,相互之间的配合却还是出了问题。由于程子华兵团的攻城速度太快,导致我军对敌35军的包围尚未形成,竟然让敌35军趁着这个间隙撤走了。
由于傅作义此次用兵颇为谨慎,我军前期耗费了不少精力才好不容易将敌35军给钓过来,没想到却因为各部的配合衔接出问题,导致敌35军发现端倪,趁机撤回。
此次问题主要是三个兵团的指挥者地位相当,互相之间无法指挥协调造成,幸亏毛主席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亲自下场指挥,协调了三个兵团作战,在敌35军开始撤退后,果断命令第二兵团阻击敌军于新保安,这才弥补了失误,全歼了这部分敌军。
还有,当年陈谢兵团与华野联合作战期间,在确山战斗中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由于双方之间没有明确谁指挥谁,互相之间都以顾全大局为重,退让指挥权。虽然双方都是出于好心,却还是办了坏事,导致贻误战机,最终也是中央军委及时明确指挥权才顺利完成战略任务。
所以,在两个野战军以上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战前明确指挥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毛主席对中原作战的任务进行部署之初,便明确了指挥权的问题,明确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联合作战期间,由陈唐进行统一指挥。
洛阳战役从之前的两个战例来看,联合作战之前明确指挥权并无不妥,但值得推敲的是,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联合作战中,到底该由陈赓指挥合适?还是由陈唐指挥合适呢?这种情况下指挥权应该归哪一方并无明文规定,但也并非无迹可寻。
前文提到的新保安战役,最终是由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负责指挥。杨得志与杨成武、程子华的级别相差不大,资历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杨得志当时是处于进攻位置的部队指挥员,所以由他担任统一指挥比较妥当。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指定指挥权的规矩,那就是联合作战期间,哪一方的兵力更大,这一方的指挥员就可以掌握指挥权,这样更有利于整体指挥作战。当年打平津战役时,东野与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就因为东野的兵力远超华北野战军而接管了战役指挥权。
当然,如果在联合作战期间,一方的指挥员职务要远高于另外一方,则会根据职务的高低,直接由职务更高的一方掌握指挥权。若双方职务差不多,就要参考双方指挥员的资历、能力来决定最后的指挥权归属。
所以,指挥权的分配是有迹可循的,但仔细想来,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联合作战时,又与这几种情况都不太符合。
一来,两个兵团的兵力相当,无法以兵力来分配指挥权;二来,两人的资历也隐隐有并驾齐驱的意思,韩庚虽然年长几岁,毕业于黄埔军校,但陈士榘也是从秋收起义走出来,当时已经是毛主席麾下的猛将。
因此,这两个兵团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指挥权到底给到哪一方,还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好在陈赓在这个时候主动做出了让步,将指挥权交给了陈士榘一方,这才让毛主席避免了一个难题。
没再合作洛阳战役是一场大胜仗,但过程还是存在一些小波折的。例如,在攻城之初,陈赓的四纵速度最快,甚至攻城部队身后还有敌人据点没有拔除,重武器无法跟上。如果继续按照计划攻城,只能靠冲锋硬打,伤亡必然不会小。
陈赓打仗爱惜士兵,在这个时候提出缓攻洛阳的想法,等一等重武器到位。但这个提议被陈士榘否定了,他认为缓攻洛阳固然可以减少伤亡,同时也会给敌军的增援部队留出时间,搞不好会影响整个洛阳战役的走向,总攻最终在四纵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按照原计划发起。
四纵缺乏重武器,又腹背受敌,再加上四纵当时面对的守敌是国民党军206师,该师师长叫邱行湘,指挥打仗颇为顽强,又占据地利优势,凭借坚固的工事发挥出不小的战斗力,令四纵在总攻以后很快就陷入了苦战。
四纵对于陈赓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支部队的老底子是当年129师的386旅,是陈赓一手打造的部队,在陈赓的军旅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次总攻洛阳,陈赓拿出麾下最精锐的部队攻城,却要承受如此大的伤亡,自然心痛不已,急得他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
反观陈唐兵团的情况就要好很多,尤其是擅长攻坚的陈唐兵团三纵,利用手中的火炮攻城,攻城的难度要比陈赓少许多。而且,陈士榘在中野总结大会上受邀发言时,将自家三纵火炮攻城的作用毫不吝啬的夸赞。
此番发言,不仅让陈赓有些尴尬,也让当年因为挺进大别山而损失重武器,导致攻城能力元气大伤的中野全体官兵都有些不太舒服。不过,此战虽然由陈士榘指挥,战后任命地方干部时,却由陈赓兵团的人出任了该市市委书记,可见中央对此战的情况还是了解比较深的。
陈士榘后来虽然率部与二野还有过配合,却再也没有机会和陈赓合作过,洛阳战役也成了两人最后一次合作。
(责编:李雨)
总结
以上是生活随笔为你收集整理的解放洛阳后,陈赓与陈士榘再没合作过,怎么了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 上一篇: 律师个人说明
- 下一篇: 重磅猛文!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能谈成什么